本网讯 2025年的寒冬,凛冽的寒风未能阻挡温暖的传递。1月16日,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 “惠风艺体筑梦队” 满怀热忱,踏入惠东县梁化新民小学,为乡村的孩子们送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支教活动,给孩子们的寒假生活增添了绚丽色彩。
“大家好,我们是惠州学院的学生,很荣幸成为你们这三天的老师……”随着这句温馨的开场白,一段充满惊喜与成长的旅程正式拉开序幕。为积极响应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 寒假社会实践 “美育体育浸润实践” 专项活动,惠州学院化工学院迅速行动,组建了一支由九个不同专业学生构成的实践团队,踏上了这意义非凡的支教之路。
课堂介绍
他们深入梁化镇,与当地居民交流,上网查阅资料,还与梁化镇文化站紧密沟通,精心制定出契合新民小学学生需求的课程表。考虑到孩子们日常美育体育教育的匮乏,队员们巧妙地将课程与生活融合,誓要用热情与活力,为孩子们打造充实快乐的三天。
由于新民小学共有一百多名学生,招募时未限制年龄,课堂上学生涵盖各个年级,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挑战。但学生们积极配合,支教老师们热情洋溢,使得三天的课程顺利推进。
上午的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体育课堂上,孩子们尽情释放着活力。第一天的体育拓展活动中,足球小游戏比赛率先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孩子们分成两队,在球场上尽情奔跑、追逐,尽管技术稍显稚嫩,但每一次进攻与防守都充满了干劲,进球时的欢呼声响彻操场。接下来的抓人游戏同样热闹非凡,大家你追我赶,在玩乐中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第二天的课堂上,跳绳与踢毽子比赛火热进行。同学们各展风采,跳绳的同学节奏明快,绳子飞速转动;踢毽子的同学技巧娴熟,毽子稳稳地上下翻飞。第三天的室内手势舞课更是开启了欢乐时光,孩子们跟着老师的示范认真学习每一个动作,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教室里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体育课堂
下午,阳光洒满教室,美育课堂充满创意与想象。第一天的石膏彩绘课,孩子们拿起画笔,在洁白的石膏上绘出心中的奇思妙想,五彩斑斓的图案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第二天的植物拓染课,孩子们带着精心采集的形态各异的树叶与娇艳的花瓣来到教室,在老师的指导下,轻轻敲打,让植物的色彩与纹理印在纸上,将自然之美定格。第三天的黏土塑形课,孩子们手中的黏土在指尖变换出各种可爱的造型,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精巧的小物件,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他们无限的创造力。支教老师们始终耐心引导,启发孩子们亲近自然、发挥创意,在他们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手工课堂
在支教的三天里,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与新民小学蔡校长深入交流。走进村子,队员们发现学校位于省道旁,缺少交通标识,这为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埋下隐患。为此,学校规定学生放学需家长接送。正是蔡校长的坚持,保障了学生们的交通安全,这也让队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部分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由祖辈照顾,他们对支教老师格外热情。
三天转瞬即逝,结课之时,学生们满是不舍。这个冬日,“惠风艺体筑梦队” 为惠东县梁化新民小学带来了温暖的阳光。三天里,精心设计的艺体课程,让学生们在操场上释放活力、挖掘体育潜能,在教室里发挥创意、感受艺术魅力。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支教,更是教育资源均衡传递的生动实践。惠州学院化工学院以此践行社会责任,借助实践基地持续为乡村教育注入动力,期待更多力量关注乡村教育,汇聚爱心,为孩子们创造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合照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民小学的学生们将如破土的幼苗般茁壮成长。在美育与体育的滋养下,他们将冲破地域的局限,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图/文:惠风艺体筑梦队
审稿:李建媛
审核:廖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