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惠州学院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材料与化工学位点)

2024年12月03日 06时52分51秒浏览次数:22设置

802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命题单位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科目代码

802

科目名称

无机化学

试卷满分

150

考试时长

3 小时

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第六版);作者: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孟长功主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9月。

 ▽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共有五种题型,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完成并配平反应方程式题和计算题。主要考核内容涵盖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水溶液化学原理、物质结构基础、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等部分相关概念、定律、原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试卷内容结构▽

1.选择题:每题2分,约25题,约占 50 分左右

2.填空题:每空2分,约15空,约占 30 分左右

3.简答题:每题4-8分,约5-8题,约占 36分左右

4. 完成并配平反应方程式题:每题2分,约5题,约占 10 分左右

5.计算题:每题约5-10分,约2-4题,约占 24分左右

(说明:以上题型及分值分配仅作参考,根据实际可作调整)

 ▽试卷内容说明▽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 理解气体的基本特征和理想气体的概念

2.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3. 掌握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分压的概念和分压定律

4. 液体饱和蒸汽压及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第二章 热化学

1. 了解系统、环境、相、状态函数等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2.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

3. 理解焓、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等概念

4.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Hess定律和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有关计算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

1.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一些基本概念如活化能、活化分子、反应级数等

2. 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能运用质量作用定律对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进行有关计算

4. 能运用Arrhenius方程进行有关计算

5. 理解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和活化络合物理论

第四章 化学平衡 熵和Gibbs函数

1. 掌握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和平衡组成的概念和计算

2. 掌握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判断

3. 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4. 掌握熵、标准摩尔熵、Gibbs函数、标准摩尔生成Gibbs函数的概念和有关的简单计算

第五章 酸碱反应和配位反应

1.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要点和一些重要概念

2. 熟练地对一元弱电解质水溶液中[H+][OH-]浓度和pH值进行计算

3. 能正确判断两性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并进行初步计算

4. 掌握多元弱酸的分步解离平衡及其计算

5. 掌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等影响解离平衡的因素

6. 理解缓冲溶液的性能和原理,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和配制缓冲溶液能进行基本的计算

7. 了解酸碱电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 沉淀反应

1. 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2. 掌握溶度积规则,并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3. 掌握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步沉淀中沉淀的先后顺序,以及判断溶液中各离子是否能完全分离

4. 了解沉淀反应在药学中的应用

5. 了解沉淀的配位溶解及其简单计算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

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能熟练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 掌握原电池及电动势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3. 掌握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并熟练运用Nernst方程进行相关定量计算

4. 熟练运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5. 了解电极电势、G函数与平衡常数的换算关系

6. 掌握元素电势图、电势-pH图及其应用

第八章 原子结构

1. 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

2. 熟悉原子轨道、概率密度、电子云、能级、能级组、电子层的概念

3. 掌握四个量子数的含义及取值

4. 掌握多电子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5. 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结构特征,熟悉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第九章 分子结构

1. 了解化学键的分类,掌握共价键的特征、键型、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2. 掌握现代价键理论

3. 掌握杂化轨道的概念和类型,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简单分子或多原子离子的空间构型

4. 掌握分子轨道理论并能用该理论推测分子的磁性和稳定性

5. 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能利用该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6. 了解键能、键长、键角、键级等参数的概念

第十章 固体结构

1. 理解晶体的类型、特征和组成晶体的微粒间的作用力

2. 了解金属晶体的三种密堆积结构及其特征

3. 熟悉三种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理解晶格能概念及其对离子型化合物熔点、硬度的影响

4. 了解离子极化及其对键型、晶格类型、溶解度、熔点、颜色的影响

5. 理解分子的偶极矩和变形性及其变化规律,氢键的形成条件、特点及其对某些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十一章 配合物

1. 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了解配合物的组成、分类及命名

2. 熟悉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异构现象和磁性

3. 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并能够用以解释或推测一些配合物的几何结构、磁矩、相对稳定性和颜色

4. 了解配合物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

第十二章 s区元素

1. 掌握s区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2. 充分理解锂、铍的特殊性和对角线规则

第十三章 p区元素(一)

1. 了解硼族元素的通性,掌握缺电子原子和缺电子化合物的概念及性质

2. 掌握简单硼烷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硼酸和硼砂的重要性质

3. 熟悉铝的化合物的性质

4. 了解碳族元素的通性,了解硅酸盐的水解和可溶性,掌握碳酸盐的溶解性及热稳定性

5. 了解锡、铅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掌握锡、铅硫化物的溶解性。

第十四章 p区元素(二)

1. 了解氮族元素的通性,掌握氨及铵盐的结构和性质

2. 了解氮的氧化物的结构,掌握硝酸、亚硝酸及其盐的结构和性质

3. 了解磷的单质、磷的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的结构和基本性质

4. 熟悉磷酸及其盐的性质。掌握砷、锑、铋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

5. 了解氧族元素的通性,氧气和臭氧的性质,掌握过氧化氢分子结构和性质

6. 了解硫单质的同素异形体,掌握硫化氢、硫酸、亚硫酸及其盐的性质

7. 了解硫代硫酸盐、过二硫酸盐、焦硫酸、连二亚硫酸及其盐的性质

第十五章p区元素(三)

1. 掌握p区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2. 掌握卤素单质和氢化物的性质变化规律

3. 掌握其含氧酸盐的性质

4. 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

第十六章 d区元素(一)

1. 了解过渡元素的通性

2. 掌握铬、锰、铁、钴、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3. 掌握铬、锰重要氧化态之间的转化反应及条件

4. 掌握铬、锰、铁、钴、镍配合物及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5. 学会铬、锰、铁、钴、镍离子的鉴定方法

第十七章 d区元素(二)

1. 了解铜族和锌族元素的通性

2. 掌握铜、银、锌、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配合物、重要盐的性质

3. 能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释Cu(I)Cu(II)Hg(I)Hg(II)的转化反应及条件

4. 掌握铜、银、锌、汞的离子鉴定方法

第十八章 f区元素

1. 掌握镧系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及性质

2. 掌握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及解释镧系收缩现象

3. 了解锕系元素的通性及核化学相关概念


803化工原理考试大纲

命题单位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科目代码

803

科目名称

化工原理

试卷满分

150

考试时长

3小时

 ▽参考书目▽

书名:《化工原理》(第2版)上下册;作者:夏清、贾绍义主编;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6月。

 ▽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共有五种题型,分别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主要考核内容涵盖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传热、蒸馏、吸收等部分相关概念、定律、原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试卷内容结构▽

1.填空题:20空,每空2分,共 40 分。

2.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 30 分。

3.计算题:4题,每题20分,共 80 分。

(说明:以上题型及分值分配仅作参考,可根据需要稍作调整)


 ▽试卷内容说明▽

1. 流体流动

1)掌握流体的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式、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流体的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流体在管道内流动阻力的产生与计算;层流与湍流时的摩擦系数;简单管路的计算。

2)了解并联管路及分支管路的概念与计算。

2. 流体输送机械

1)掌握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气缚和气蚀现象,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离心泵的工作点及流量调节,离心泵的安装高度,离心泵的选型和操作。

2)了解其它类型泵工作原理,及鼓风机、压缩机、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要求。

3.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和固体流态化

1)掌握重力沉降、恒压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及有关计算;降尘室、板框过滤机的结构和原理;流态化的原理和流化床的主要特征。

2)了解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

4. 传热

1)掌握傅立叶定律及其应用,对流传热机理,热量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平均温度差法和总传热速率方程,间壁式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分析与计算,蒸气冷凝方式,液体沸腾曲线。

2)了解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定律;换热器的类型与结构特点。

5. 蒸发

1)掌握单效蒸发过程及其计算,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多效蒸发的操作流程;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的比较。

2)了解蒸发器的结构性能、应用范围和选型依据;多效蒸发的计算要点;蒸发过程的节能措施。

6. 蒸馏

1)掌握精馏原理和操作流程、操作线性方程、进料热状况、最小回流比、理论塔板数的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双组分连续精馏过程的分析与计算;板式塔的结构、性能及操作特性。

2)了解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的特点及计算,间歇蒸馏的特点,恒沸精馏、萃取精馏的原理。

7. 吸收

1)掌握气液相平衡关系、亨利定律、对流传质机理、双膜理论;吸收速率方程;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吸收剂用量与最小用量;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的定义及计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2)了解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吸收系数数的测定。

8. 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1)掌握各种塔的基本结构、评价塔设备性能的指标;板式塔流体力学性能、塔板上的异常操作现象、塔板负荷性能图;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与操作特性。

2)了解板式塔的工艺设计;填料塔的结构附件、填料的种类和特性。

9. 液-液萃取

1)掌握液-液萃取原理及相平衡关系;三角形相图的应用;萃取剂的选择。

2)了解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多级萃取工艺流程和应用,典型萃取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原则。

10. 干燥

1)掌握干燥流程及机理,湿空气的性质及其湿度图,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物料中的水分概念(自由水分和平衡水分、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干燥速率曲线。

2)了解干燥设备的类型和结构,干燥器的热效率。





三、810纺织材料学考试大纲

命题单位

服装学院

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科目代码

810

科目名称

纺织材料学

试卷满分

150

考试时长

3小时

 ▽参考书目▽

[1]于伟东主编,《纺织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9

[2]姚穆主编,《纺织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11

 ▽试卷题型结构▽

1. 概念解释  40

2. 简答题  50

3. 论述题  60

 ▽试卷内容结构▽

1.各种天然纤维(棉、麻、丝、毛等)的形态、结构、主要性能指标、特点和初加工的基本方法天然纤维鉴别方法

2.各种常用化学纤维(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氨纶及粘胶纤维)的结构、分类、品质特征、加工制造方法

3. 纤维长度、细度、截面形态与表征方法;纤维的热学、电学与光学性质的基本概念,纤维集合体保暖指标,力学三态,热定型机理,纤维耐光性,介电损耗,纤维静电产生原因及消退方法;

4纺织材料的吸湿性及其吸湿机理,吸湿性的测试方法、吸湿指标及其相关计算方法,影响吸湿的因素,吸湿对纺织材料性能的影响;

5.纱线的分类与纱线的基本加工方法及纱线结构特征、纱线的细度与不匀、纱线的捻度与捻缩的特征指标、加捻对成纱的影响,纱线的毛羽与特征

6. 纤维与纱线力学性质:纤维和纱线的断裂机理及影响纤维和纱线断裂的因素;纤维的应力松驰、蠕变,纺织材料的疲劳特征、影响疲劳的主要因素和规律;纤维和纱线的弯曲,扭转和压缩性质,纤维的摩擦抱合性质,影响纤维和纱线摩擦抱合的因素,纤维摩擦抱合对纺纱工艺的影响因素

7. 织物(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的基本分类、命名、性能特征和成形方法;服装用织物基本要求和特征;机织物结构与组织;

8. 织物力学性质:织物的拉伸性质、撕裂性质、顶破性质、弯曲性质及其机理、基本测试方法和影响因素;

9. 织物舒适性:织物的通透性,织物热湿舒适性内涵与评价,影响织物热湿舒适性因素,织物热湿舒适性能应用;

10. 织物防护功能与安全性:织物防火与阻燃功能的必要性,织物的物理防护作用(热、光、电、声、辐射防护)。



 ▽试卷内容说明▽

考试总体要求:要求考生了解纺织材料学的总体内容;掌握纤维、纱线与织物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理解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纺织材料物理防护作用与评价方法。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解释名词术语综合判断并能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原理分析论述有关问题。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