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17应用化学2班总人数38人,参与考研学生人数过半,其中有13名同学被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华侨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录取,班级考研录取率34.21%,居全校班级考研录取率第一。
近日,化工学院学生会宣编部对班级部分师生进行采访,了解这个“学霸班”更多考研背后的故事。
一、入学坚定考研心,因材施教显成效
2017年9月,38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男孩女孩们相聚到惠州学院17应用化学1班这个大家庭,从入学开始,班主任彭忠利老师就深入了解班级每一位同学的家庭背景情况和学习生活情况,从第一次班会课开始,班主任老师就鼓励班上的同学们尽早确定人生目标,做好个人的大学生涯规划。
一直以来,班主任彭老师和辅导员刘振聪老师坚持不定时走访学生宿舍,深入宿舍了解同学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情况,针对不同的同学,给予不同的帮助的支持。了解到班级同学有近半数有考研的想法后,班主任彭老师和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莉琼老师利用班会课、就业指导课等平台,为同学们开展多种形式线上线下的考研专题指导讲座,老师们的日常关怀加考研专题辅导,更加坚定了班上同学考研的决心和动力。在考研期间,班主任和学工团队老师则更注重通过电话或线下沟通的方式了解同学们的近况,给予择校、专业方面、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建议。
二、组建班委有妙招,互帮互助氛围好
班委是沟通师生的重要桥梁,在班级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组建班委时,班主任彭老师在了解班级同学的前提下,积极动员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同学参与竞选,并在班级建设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班委本身成绩好,学习态度积极,在班委的带动下,班级形成了“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班风和学风。尤其在考研备考阶段,同学们自发形成考研互帮小组,一起去图书馆学习,一起锻炼身体,一起研究院校、专业,一起冲刺,有同行人相伴,考研路上他们并不孤单。
三、院系上下共努力,优良学风显成绩
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素来有优良学风,2015年开始,学院打造“三进三走五不准”学风建设,实施“无手机课堂”,各班级增设“无手机课堂负责人”,通过制度约束、正向激励等措施,学院班级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在惠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到手机袋,就知道是化工学院的学生”。
在考研复试期间,学院领导、教师给予考研学生院系选择、专业学科等方面的指导,并将学院领导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心理谈话室等办公场地设为考研复试场地;在考研高校、专业调剂方面,全院教师竭尽所能为需要调剂的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调剂渠道,帮助同学们顺利上岸。
本次采访,师兄师姐们还为我们分享了诸多考研成功秘籍。
一、如何获取相应的考试资料?
1. 购买上岸师兄师姐的资料,同时向师兄师姐了解更多的考研经验;
2. 从各个考研公众号获取各种学习资料;
3. 报网课系统性学习。
二、考研成功的主要因素?
主要归功于自己的咬牙坚持。在整个考研备考过程中,是比较枯燥无聊且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挫折,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坚持把这条路走下去。这过程中有很多人会中途放弃,“坚持就是胜利”绝不是一句骗人的鸡汤,坚持下去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三、考研方面,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1. 关于时间规划。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除了保证学习量外,也要做到各科的雨露均沾。同时,制定计划时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认清自己的基础层次,根据自己的现有层次循序渐进,切勿一开始就用力过猛。
2. 关于资料搜集。一是要多问问师兄师姐,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二是与此同时要筛选适合自己的资料,避免盲目从众。
3. 关于考研伙伴。最好是可以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努力。考研是一场马拉松,这个过程比较艰难,时常的互相激励和倾听诉说能使双方都保持一个良好的备战状态。
撰稿:范桓源,李建媛
摄影:张城锋
审稿:张莉琼
审核:郭爱平